博彩导航

科学研究
  • 通知公告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学术交流
  • 地方服务
  • 设备信息
  • 制度流程
  • 相关下载

博彩导航-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极端环境交叉力学中心林骥副研究员在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发表论文

作者:   已浏览:764次 更新日期:2023-08-07

近日,博彩导航-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极端环境交叉力学中心,以林骥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宁波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23, 179, 105400)上发表以Network alteration of cyclically loaded elastomers mediated by dynamic bonds” 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微观变形机制的本构模型准确描述动态交联网络弹性体在高周期、大变形条件下的疲劳响应。

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结构的水凝胶、弹性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动态交联的快速可逆重连,这类材料具有自修复、力学性能可调控等特点,在强韧化、功能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结构的软材料在功能化、器件化应用过程中,往往经历多次往复变形,如何有效描述该类材料在循环变形中的微观构象演化及其宏观力学行为变化,对于材料的结构化设计和器件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采用实验结合理论的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良好抗疲劳性能的动态交联网络弹性体,表征了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同时,重点测量了该材料在10000次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响应。论文发展了一种改进的瞬态网络模型,针对网络中的微观随机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动态交联网络的统计力学描述,并提出了新的描述分子链状态演化的控制方程,通过微观分子链变形和宏观材料变形的映射关系,得到了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的弹性体的本构关系。该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在10000次循环载荷下疲劳行为,同时也能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的率相关性、应力松弛、自恢复性等。论文建立了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本构行为的简洁有效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动态交联网络在循环载荷下的微观变形机理。

    



1 动态交联网络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构型示意图。







2 弹性体在10000次循环载荷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对比。

该研究工作主要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大学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主要合作者包括浙江大学肖锐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葛锜副教授。该工作是林骥副研究员入职宁波大学以来在聚合物、弹性体本构模型方面发表的第三篇重要论文。前两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22, 168, 105046)和国际塑性力学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23, 163, 103556)


相关论文链接://doi.org/10.1016/j.jmps.2023.105400

//doi.org/10.1016/j.ijplas.2023.103556

//doi.org/10.1016/j.jmps.2022.105046


科研成果
学院博彩导航 - 网站新版 - 正文
博彩导航-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极端环境交叉力学中心林骥副研究员在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发表论文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3-08-07

近日,博彩导航-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极端环境交叉力学中心,以林骥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宁波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23, 179, 105400)上发表以Network alteration of cyclically loaded elastomers mediated by dynamic bonds” 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微观变形机制的本构模型准确描述动态交联网络弹性体在高周期、大变形条件下的疲劳响应。

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结构的水凝胶、弹性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动态交联的快速可逆重连,这类材料具有自修复、力学性能可调控等特点,在强韧化、功能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结构的软材料在功能化、器件化应用过程中,往往经历多次往复变形,如何有效描述该类材料在循环变形中的微观构象演化及其宏观力学行为变化,对于材料的结构化设计和器件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采用实验结合理论的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良好抗疲劳性能的动态交联网络弹性体,表征了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同时,重点测量了该材料在10000次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响应。论文发展了一种改进的瞬态网络模型,针对网络中的微观随机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动态交联网络的统计力学描述,并提出了新的描述分子链状态演化的控制方程,通过微观分子链变形和宏观材料变形的映射关系,得到了具有动态交联网络的弹性体的本构关系。该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在10000次循环载荷下疲劳行为,同时也能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的率相关性、应力松弛、自恢复性等。论文建立了描述动态交联网络材料本构行为的简洁有效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动态交联网络在循环载荷下的微观变形机理。

    



1 动态交联网络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构型示意图。







2 弹性体在10000次循环载荷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对比。

该研究工作主要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大学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主要合作者包括浙江大学肖锐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葛锜副教授。该工作是林骥副研究员入职宁波大学以来在聚合物、弹性体本构模型方面发表的第三篇重要论文。前两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22, 168, 105046)和国际塑性力学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23, 163, 103556)


相关论文链接://doi.org/10.1016/j.jmps.2023.105400

//doi.org/10.1016/j.ijplas.2023.103556

//doi.org/10.1016/j.jmps.2022.105046


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