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本科教育
  • 通知公告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教师发展
  • 学科竞赛
  • 相关下载
  •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业工程

作者:   已浏览:3542次 更新日期:2023-05-18

 

专业背景:长三角区域目前是中国最活跃的经济体,浙江省更是制造大省,汇集了大量民企和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的产业集群。但是统计显示,中国民企、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与美国的8.2年和日本的12.5年相比,我们的企业是幼年夭折,而且庞大产能多集中表现在中低端产品制造上,迫切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822日国务院发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其中(三十二)明确指出引导企业管理创新和精益生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流通,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实现降本增效;推进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少环节的柔性化生产和作业成本法应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等。其核心就是要大力推广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

尤其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在这样的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宁波市又获批成为智能制造的示范试点城市,三年新增百亿元,着力构建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将要建设成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枢纽节点和优势领域创新技术的策源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不仅是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智能制造过程的有效、精准、敏捷依赖于科学的管理,工业工程专业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融合,致力于系统优化的科学管理学科,是真正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科专业。因此,未来10年里,长三角地区,尤其宁波周边企业对工业工程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井喷趋势,培养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对促进浙江省和宁波市制造产业的发展,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推动制造业技术自主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特色:宁波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宁波市特色专业、宁波大学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宁波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研究所,目前正在建设先进储能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本专业设有智能工厂、3D打印、设施规划与物流、人因工程、质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Arena仿真系统、ERP与信息化系统等专业实验室。本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生就业率和毕业生薪资水平均位居全院之首。

工业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20人,其中教授比例4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还有其他省市人才工程10余人。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50项,其他纵横向科研、教研课题近200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件。近年来,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获奖4项。

工业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宁波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城市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学生能力水平提升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改革举措,助力学生成长成才:(1)学生自主+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由学生自主运作的IE书苑,开展各种专业活动;建立专业导师制,每名学生都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业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创新实践。(2)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服务“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针对“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增设服务工程领域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培养能够从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现场改善、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校++学”三位一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和“顶班顶岗”工作型企业实习,形成需求驱动、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校++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工程技术基础,并掌握经济与管理的知识与方法,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现代企业对生产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化工程需求,能够在工业工程领域从事设计规划、制造、管控、研发、咨询、运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以下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有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解决工业工程问题,能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多种产业部门从事生产及运营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规划、设计、管控和评价的能力;3.熟悉国内外有关产业运营方面的相关文件、政策和法规,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工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责任感;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能自主学习获取工业工程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变革,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核心课程:工作研究与分析、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生产系统建模仿真、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六西格玛、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制造技术基础等

 

学生实践:基于校、企、学三方的紧密合作,一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宁波、台州、衢州等地企业的现场管理、精益生产等专业实践,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工业工程专业建立了宁波敏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现代俊铭精益管理学院、宁波联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生产实习课程,为期12周,每生一岗,从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工艺流程、工位生产、设施布局等环节深入企业,开展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等工业工程课程的内容联系实习。

就业前景:由于培养特色明显,产业需求结合紧密,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识度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工程专业对企业运作效率提高、运作成本降低的关键作用,2012年以来,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呈现供不应求、上门要人的状态。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制造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中从事企业管理岗位、政府部门管理岗位、工业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产品开发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管理咨询师等。近10年除其中2年各有1名学生没有及时反馈信息,其余年份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月薪领先,不少学生毕业初期月薪即达万元,毕业生陈健获“宁波市就业之星”、徐鹏华获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人才培养在浙江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好的认知度,并在宁波乃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影响逐渐增大。

 

毕业生去向:

1)就业:在制造、物流、银行等领域及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企业信息化、生产运作与管理、产品创新设计、系统优化、认证咨询等工作。

2)考研:近2年,学生考研升学率均超过30%。学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典西部大学及英国伯明翰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深造。

3)创业:近年来,在校本科生创办了2家以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实体公司。15届毕业生徐鹏华在校期间开始创业,成立了尚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企业运作改善、信息系统规划等,现企业规模已达30人左右,注册资本达到200万;14届毕业生陈张杰合股创建文化产业公司,主营企业营销推广业务。

 

学生成果:宁波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采用精英化培养模式,极其重视本科学生培养工作,进入专业学习期间,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专门的学术导师,指导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取得相当辉煌成绩:学生创新创业总体情况一直在博彩导航 名列前茅,近年累计获得“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近3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徐鹏华同学还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专业在校生成功创办实体公司的比例也远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专业介绍
学院博彩导航 - 网站新版 - 正文
工业工程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3-05-18

 

专业背景:长三角区域目前是中国最活跃的经济体,浙江省更是制造大省,汇集了大量民企和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的产业集群。但是统计显示,中国民企、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与美国的8.2年和日本的12.5年相比,我们的企业是幼年夭折,而且庞大产能多集中表现在中低端产品制造上,迫切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822日国务院发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其中(三十二)明确指出引导企业管理创新和精益生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流通,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实现降本增效;推进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少环节的柔性化生产和作业成本法应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等。其核心就是要大力推广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

尤其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在这样的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宁波市又获批成为智能制造的示范试点城市,三年新增百亿元,着力构建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将要建设成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枢纽节点和优势领域创新技术的策源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不仅是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智能制造过程的有效、精准、敏捷依赖于科学的管理,工业工程专业恰如其分地做到了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融合,致力于系统优化的科学管理学科,是真正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科专业。因此,未来10年里,长三角地区,尤其宁波周边企业对工业工程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井喷趋势,培养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对促进浙江省和宁波市制造产业的发展,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推动制造业技术自主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特色:宁波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宁波市特色专业、宁波大学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宁波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研究所,目前正在建设先进储能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本专业设有智能工厂、3D打印、设施规划与物流、人因工程、质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Arena仿真系统、ERP与信息化系统等专业实验室。本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生就业率和毕业生薪资水平均位居全院之首。

工业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20人,其中教授比例4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还有其他省市人才工程10余人。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50项,其他纵横向科研、教研课题近200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件。近年来,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获奖4项。

工业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宁波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城市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学生能力水平提升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改革举措,助力学生成长成才:(1)学生自主+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由学生自主运作的IE书苑,开展各种专业活动;建立专业导师制,每名学生都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业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创新实践。(2)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服务“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针对“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增设服务工程领域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培养能够从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现场改善、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校++学”三位一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和“顶班顶岗”工作型企业实习,形成需求驱动、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校++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工程技术基础,并掌握经济与管理的知识与方法,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现代企业对生产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化工程需求,能够在工业工程领域从事设计规划、制造、管控、研发、咨询、运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以下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有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解决工业工程问题,能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多种产业部门从事生产及运营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规划、设计、管控和评价的能力;3.熟悉国内外有关产业运营方面的相关文件、政策和法规,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工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责任感;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能自主学习获取工业工程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变革,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核心课程:工作研究与分析、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生产系统建模仿真、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六西格玛、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制造技术基础等

 

学生实践:基于校、企、学三方的紧密合作,一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宁波、台州、衢州等地企业的现场管理、精益生产等专业实践,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工业工程专业建立了宁波敏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现代俊铭精益管理学院、宁波联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生产实习课程,为期12周,每生一岗,从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工艺流程、工位生产、设施布局等环节深入企业,开展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等工业工程课程的内容联系实习。

就业前景:由于培养特色明显,产业需求结合紧密,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识度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工程专业对企业运作效率提高、运作成本降低的关键作用,2012年以来,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呈现供不应求、上门要人的状态。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制造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中从事企业管理岗位、政府部门管理岗位、工业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产品开发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管理咨询师等。近10年除其中2年各有1名学生没有及时反馈信息,其余年份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月薪领先,不少学生毕业初期月薪即达万元,毕业生陈健获“宁波市就业之星”、徐鹏华获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人才培养在浙江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好的认知度,并在宁波乃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影响逐渐增大。

 

毕业生去向:

1)就业:在制造、物流、银行等领域及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企业信息化、生产运作与管理、产品创新设计、系统优化、认证咨询等工作。

2)考研:近2年,学生考研升学率均超过30%。学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典西部大学及英国伯明翰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深造。

3)创业:近年来,在校本科生创办了2家以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实体公司。15届毕业生徐鹏华在校期间开始创业,成立了尚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企业运作改善、信息系统规划等,现企业规模已达30人左右,注册资本达到200万;14届毕业生陈张杰合股创建文化产业公司,主营企业营销推广业务。

 

学生成果:宁波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采用精英化培养模式,极其重视本科学生培养工作,进入专业学习期间,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专门的学术导师,指导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取得相当辉煌成绩:学生创新创业总体情况一直在博彩导航 名列前茅,近年累计获得“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近3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徐鹏华同学还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专业在校生成功创办实体公司的比例也远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专业介绍